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>醉美宜春>>畅游宜春>> 正文

傩 乡 乐

来源:bt365手机客户端 2012-03-07 09:43:02 信息索取号:5720 点击:

 

傩戏,由傩舞演变而成的一种戏曲,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,真可谓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人称“舞蹈活化石”。《论语·乡党篇第十》载:“乡人傩,朝服而立于阼阶。”说的是孔子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看家乡人们迎神驱鬼。说明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傩舞就很流行。

万载是个傩舞之乡。万载傩舞为“开口傩”,俗称“跳魈”,始于元而盛于明,在客家人居住较多的潭埠、株潭等地尤为盛行。人们跳傩舞主要为迎神驱鬼,祈求国泰民安、人寿年丰、人丁兴旺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时,傩舞一度消失,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逐渐恢复。二○○五年六月,万载傩舞队参加在南昌市举行的“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”,在有来自日本、韩国、俄罗斯、巴西等六国和江西、湖南、云南、安徽等省共三十支傩舞队中脱颖而出,一举夺得最高奖“民间艺术表演优秀表演奖”、唯一的“江西傩文化展金奖”和“中外傩艺术展演银奖”三块奖牌。二○○八年六月七日,万载傩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今年正月的一天,我到万载潭埠镇沙桥村的表叔家做客,观看了傩舞,那简单粗犷、强悍干练的动作,诙谐幽默、妙趣横生的演技,热烈欢快、喜庆祥和的氛围,至今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。

那天,太阳大概由于过年,喝多了一点酒,脸色格外红润,笑眯眯地俯瞰着春风荡漾的大地,照耀着激动兴奋的人群。古朴恢宏的“沙桥傩祠”雄踞于村中央,傩祠前开阔的场地四周筑成了一道喜气洋洋的人墙,随着一阵铿锵的锣鼓声和激越的唢呐声,一支头戴面具、身着古装的傩舞队从祠堂里威武地走来。表演者的面具极具夸张,有的眉清目秀,和善文静;有的黑脸黑须,威武刚烈;有的目突眉翘,凶神恶煞;有的油头粉脸,滑稽可笑。但个个造型生动,栩栩如生。据说,这里的傩舞面具曾参加江西省“傩乡杯”艺术品展览,获优秀收藏奖。傩舞面具都有名称,分别为开山、先锋、功曹、绿品、杨帅、鲍三娘、花关索、小鬼、判官(钟馗)、上关、下关、童子、前司郎、城隍、皂班、土地、点兵、四大天将、雷公、傩神(欧阳金甲将军),俗称大面子。除小鬼外,其余皆是“欧阳金甲将军”麾下的兵将。4 J$ v%

傩舞队由二十四人组成,从脸谱看,有生、旦、净、丑,

脸谱的颜色分红、绿、黑、白。傩舞队前面是四人抬着的轿子,里面坐着“欧阳金甲将军”,这是万载傩舞祭祀的傩神。傩神面具雕刻特别精细:脸黑如炭,嘴阔到耳,两眼鼓突,眉心一道神明印,粗眉高扬向额,大耳低垂至肩,头戴紫金冠,身披大红袍,威风凛凛。传说清朝时,这里的傩神面具是檀香木雕刻的,在一次跳傩中磕掉了一小块鼻子,人们用金复修。那掉下的一小块“鼻子”,置于香炉中焚烧,七天七夜香气不绝。遗憾的是,这个面具于一八五二年,被一个湖南湘潭人偷走了。

关于傩神,据说全国各地不一。如湖北蕲州等地以颛顼第三子梼杌为傩神;湖北武昌等地则以蚩尤为傩神;而湘黔川的傩班所供傩神却是伏羲、女娲;江西南丰县石邮乡嵊头山傩庙中供奉的傩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,又称“太子神”;万载所祀的傩神为欧阳晃,俗称“欧阳金甲将军”。关于“欧阳金甲将军”的由来,当地人是这样传说的:唐王李世民为试龙虎山张天师的法术,叫二十四名鼓乐手藏于宫殿底下,奏乐不停,声称宫中闹鬼,请张天师驱鬼。张天师取来一碗冷水,口念咒语,鼓乐手在地下冻得打哆嗦;张天师念完咒语后,用筷子在碗面上一抹,二十四名鼓乐手的全部人头落地。此后,这二十四名冤鬼在宫内闹腾不休。皇帝无奈,只好封他们为“傩神”,为首者“敕封欧阳金甲将军”,千年万载,享受香火。二十四名鬼魂受封后飞出宫廷,身首异处,身子落在湖南,头落在江西。因此,万载傩庙里供的傩神,有头无身。

片刻,傩舞队全部登场,绕场地一圈后,表演开始。表演者有的手执月斧,有的手执干戚,有的手执佛帚,有的手执令旗。投手举足,十分讲究:每前进一步,都是先稍微提起左脚,然后高提右脚,如此曲折呼唤行进。表叔是个傩舞行家,他指着表演者的步子说,别看这走路,名堂可多了,讲究“方、圆、扁、仄”。“方”,指手上动作要方正得体,棱角分明;“圆”指转圈时只能转动半步,不能越位;“扁”指扭动身体时面向要保持清楚;“仄”指表演倾斜动作时要掌握节奏,保持稳定。同时,还要边舞边做手势 (俗称“拗诀”),叫做唸、唱、做、打,样样齐全。沙桥的傩舞队不愧是万载的傩舞精英,每一个动作都表演得非常到位,显得悠闲,庄重,轻盈,洒脱。

傩舞共有十七个节目,按出场次序为:《开山》、《走地》、《先锋》、《功曹》、《绿品》、《鲍三娘与花关索》、《杨帅》、《小鬼钻圈》、《判官捉小鬼》、《上下关比武》、《沙和尚》、《城隍传旨》、《土地》、《小鬼爬单杆》、《小鬼爬双杆》、《雷公》、《团将》等。其中,除《先锋》为文傩外,其余都是武傩。

傩舞的最后一个节目是《团将》。此时,跳傩气氛达到了巅峰:噼噼啪啪的鞭炮声,呜呜啦啦的海螺声,滴滴答答的唢呐声,咚咚呛呛的打击乐声,震得人耳朵发麻,天都似乎要掀下来。威武的傩神手执七星宝剑,在万民伞下翩翩起舞,跳起了“七星斗”。一把宝剑,时而直指苍穹,时而劈向四方,时而一声大喝,时而慷慨高歌,舞得人热血沸腾,豪情万丈。最后,随着一阵轰隆隆的焰火声,村子边上的天空挂起一道彩色的烟幕,赤橙黄绿青蓝紫,绚丽无比,傩舞精彩结束。

表叔说,这里每年腊月三十晚上,村民要到傩祠举行请傩仪式,也叫“出案”;大年初二便开始跳傩,不仅在本村跳,还到别的村子甚至外县跳。整个春节假期,别的地方的人忙于走亲戚,这里的人忙于跳傩,像“双抢”一般忙得不亦乐乎。

一种驱逐鬼蜮的民间演艺活动,为何历经数千年不衰?古时候,科学不发达,人们相信迷信,无可厚非;然而时至今日,相信鬼神者寥寥无几,傩舞为何还如此受到人们青睐?我想,大概是这些看似滑稽但充满想象的表演,表达了人们厌恶妖邪,期盼平安、祥和、富裕、兴旺的美好生活愿望,昭示了人们唾弃颓废,追求昂扬向上、奋发有为的精神家园,使得傩舞这株古老的艺术之树开出了芬芳的艺术新花。这就是傩舞这个“舞蹈的活化石”得以长盛不衰的精髓所在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