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>醉美宜春>>畅游宜春>> 正文

桃花源里可耕田

来源:bt365手机客户端 2012-03-07 09:38:54 信息索取号:5709 点击:

 

宜丰县城的桂岭南麓、耶溪河北岸,有一处古香古色、环境优雅之所,名曰桃源山庄,江西省三星级特色农家旅馆。置身其中,给人以闹中取静、时光倒流、超然脱俗、世外桃源的强烈感受,仿佛穿过那难忘的时空遂道,回到了远逝的东晋时代。

山庄建于二○○六年底,创建者乃漆乐群、漆终群兄弟俩。取名桃源山庄,并非此处是“数百步无杂树”的桃花林,而是为了弘扬宜丰本土文化,纪念创作《桃花源记》的东晋伟大的田园诗人鼻祖陶渊明老夫子。山庄选址于此,漆氏兄弟可谓独具匠心。此处乃古时宜丰县城东五里牌,是陶渊明从家中去县城经常歇脚之处,游人走进此山庄,有如当年陶公在此歇息,自然想起这位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了。山庄仅仅开业半年,二○○七年七月初,中央电视台第十套《希望英语》栏目组便来此采风,可见山庄名气之大。

山庄名气大,可面积并不大,占地约二十余亩,主园仅十来亩,但它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的复制品,在山庄休闲,仿佛就是随陶渊明一道游览世外桃源,与陶渊明一道享受世外桃源人的热情款待。

陶渊明何许人也?只要有小学文化的人,就一定记得菊花诗中最著名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那脍炙人口的诗句,也就一定记得陶渊明。

陶渊明,字元亮,后更名潜,晋哀帝兴宁三年(公元三六五年)生于今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安成自然村(今故里村),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(公元四二七年)仙逝。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,官至大司马,封长沙郡公。祖父陶茂、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。陶渊明年幼时,家庭衰微,九岁丧父,与母妹三人度日。孝武帝太元十八年(公元三九三年),陶渊明怀着“大济苍生”的愿望,任江州祭酒。义熙元年(公元四○五年)秋,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。到任八十一天,碰到浔阳郡督邮,属吏提醒他“当束带迎之。”他叹道:“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。”遂授印去职,写下了《归去来兮辞》,客居浔阳柴桑。义熙十二年(公元四一六年)冬,陶渊明挈妻携子回到宜丰老家,“父老喜其归故里,因名以乡”,这便是故里村的由来。

陶渊明为官十三年,官阶不高,最后在彭泽县令岗位上结束。十三年,他为实现“大济苍生”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,不断失望,终至绝望。陶渊明辞官后,过着“夫耕于前,妻锄于后”的“躬耕自资”的生活,与劳动人民颇为接近,和群众建立了较深的友情。于是,创作了《桃花源记》、《五先生传》等一批不朽名篇,可谓“国运不幸诗运幸”。

步入山庄,一条清清小溪横在面前,一座拱桥跨于溪上,乃当年乡亲为纪念陶渊明回归故里建造的故里桥的微缩景观。桥东一口水塘,塘中一个大大的水车转轮,在循环流水的推动下,缓缓地转动着。北岸是婆娑的雷竹,东

岸是缀满粉红色花朵的桃树林。桥西一座假山,山上流泉飞挂;山下有一块长长的麻石条,名曰“醉卧石”,据说当年陶渊明醉酒后常卧于此石。桥南一片茂密的塔柏树和桂花树,树间一个红柱黄瓦的六角亭,叫柳斋棋局。亭中一副对联:“门前学种先生柳,岭上长留处士云。”陶渊明自号五先生,对联赞美陶公自不必说,可此联与湖南桃花源靖节祠的对联如出一辙。漆乐群先生说,他没有去过靖节祠,也没见过那儿的对联,是当地的一位文化人士拟写的,可谓英雄所见略同,都对陶公有着较深的研究。六角亭南面一个圆形水池,池中的花岗岩雕像妙趣横生:牧童手握书卷,曲腿坐在水牛背上,卧着的水牛右角挂着一捆书,扭头向牧童,嘴巴微张,似乎向牧童说:“你也教我认认字吧!要不我就不帮你拿这捆书了。”恰好一只乌龟浮出水面,龟头伸得长长的,四脚乱划,好像说:“也教教我吧。”叫人看着忍俊不禁。

水池正面是一条通往主楼的大甬道,甬道两边的女贞树浑圆如球,广玉兰亭亭如盖。甬道南边的树丛中矗立着一个和柳斋棋局形状一样的亭子,名曰“世外桃源”亭。亭有一联:“秦汉消亡付流水,神仙消息问桃花。”此联虽和湖南桃花源桃花观的对联一样,但也是本地自产。亭边就是回廊,回廊中柱写有毛泽东的诗句:“陶令不知何处去,桃花源立刻耕田。”横批:“清风亮节。”毫无疑问,这同样是赞美陶渊明操节的。

拐过回廊,便是一片菜地,种满辣椒、豆角、茄子、空心菜、无根菜等各种蔬菜。漆乐群先生告诉我,山庄的蔬菜不用上街买,自给有余,而且不打农药,不施化肥,属有机食品。不少客人就是冲着这有机食品来此消费的。

穿过菜地,一栋高大的平房横在面前,取名“人民公社”。走进这“人民公社”,还真有如回到了上个世纪那个“激情燃烧的岁月”:大厅正中高挂着开国领袖毛泽东文化大革命时身着军装、站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红卫兵的巨照,对面墙上贴满毛泽东的各种画像;包厢的名字也很特别,如:革委会、生产队、作业组、民兵连、妇女会等等,充满“一大二公”的氛围。此情此景,使人觉得一下子从遥远的东晋跨入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这种时空的跨越,令人产生一种莫名的兴奋。“人民公社”的墙上,挂满犁、耙、扎耙、锄头、蓑衣、斗笠等许多农具,配上那边上的菜地,散发出浓浓的农耕文化的香味,好像公社社员从桃花源里劳作回来,走进公社大食堂就餐。将“阡陌交通、鸡犬相闻”,“不知有汉、无论魏晋”的世外桃源与“天连五岭银锄落,地动三河铁臂摇”的人民公社柔和得如此完美,真是神来之笔,堪称创举。

“人民公社”后面是民俗用品收藏馆,是桃源山庄的又一处亮点。收藏馆门前地上,摆满各种古时候的石缸、石磉、石磨、石碓,楼上摆满各种老式雕花木床及桌椅板凳等用具,用精美绝伦四个字形容那些木床的雕花毫不为过。据说,宜丰木竹多,古时候的民俗用具在全省有名。于是,山庄的主人不惜重金,潜心收藏,既有效地保护了历史文物,又增加了山庄的吸引力。客人进入山庄,既游览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,又体验了热火朝天的人民公社,还饱览了古时候各种民俗用品,简直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尽情地嬉戏。

民俗用品收藏馆的镇馆之宝要算馆门口的南山井圈。陶渊明和村民饮水的南山井早已湮没,而井圈尚存。漆乐群先生将此井圈收购后,在此挖一口井,将井圈置于井上,并用钢筋网罩住,以防偷盗。井圈乃麻石质,边缘磨出几处豁口,圈腰上“南山”二字还清晰可辨。

桃源山庄主园南面半里之遥,还有一个副园,面积一百来亩,在桃花盛开、翠竹摇曳的竹木之间,一口小湖般的鱼塘碧波荡漾,十几名垂钓者或戴草帽,或撑阳伞,沿岸而坐。不时有幸运者提竿取鱼,后悔不迭的鱼儿在离水面时摇头摆尾,做最后徒劳的挣扎,试图脱离鱼钩,泼剌剌地溅起如雪的浪花,可终于在人们的啧啧声中提到了地面。

游完山庄,时已正午,我们来到主楼“渊明楼”的“桃花源”包厢用餐。“渊明楼”是一栋阁楼式建筑,黄瓦红柱红门窗,飞檐翘角,富丽堂皇。门口刻着鎏金对联:“流水当年怀往事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此联原是罗润章题桃花源问路桥对联,也是纪念陶渊明的,用在此处亦很恰当。包厢里一幅长长的横画《桃花源记》,画面是根据《桃花源记》内容创作的,并将《桃花源记》全文书于其上,挺瘦秀润的瘦金体字,显示出笔者深厚的书法功底。

庄主说,此楼每个包厢里都有一幅画,一幅字,表现的都是宜丰的人文典故、名胜古迹,包厢的名字也都是本县的风景名胜,如:洞山,黄檗山,官山,天宝古村,等等。

山庄菜肴味道鲜美,不要说红烧鸡、霸王鸭、清蒸鱼等那些用料上乘的名菜,就连一些极不起眼的小菜,也风味独特,回味无穷。譬如说,凉拌萝卜皮,这东西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吧,可味道却不普通:甜中透着酸,酸中带着甜;咬一口,咯嘣脆;嚼几下,嘎嘎响;咽下后,满嘴香。就是这么一道凉拌萝卜皮小菜,在二○一○年三月份参加江西省地方名优小吃大赛,竟然荣获金奖!

这就是桃源山庄,这就是陶渊明故里后人为纪念先贤而建的桃源山庄!世外桃源是陶渊明设想的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,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。历史车轮已经驶入了科学社会主义时代,“喜看稻菽千重浪,遍地英雄下夕烟”,人们生活在快节奏时代,身心压力都不轻。因而,能忙里偷闲,来此消遣消遣,体验一下世外桃源的意境,可谓现代都市人的一种明智选择。

来吧,朋友,桃花源人欢迎您!